来源:人民网、新浪网
临近中秋节,中消协针对月饼消费中的过度包装,发布了消费提示。
中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,月饼作为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文化象征,其设计和制作应该贴合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,以美味、节约、健康为主,而非追求过度包装带来的“面子”。过度包装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,还会无端增加产品成本,损害消费者权益,应当受到全社会共同反对。
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的GB23350—2021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》(以下简称《标准》)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,对限制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提出明确要求。其中,限制月饼过度包装,在《标准》第1号修改单中有明确规定并已于2022年8月15日实施。
为将限制月饼过度包装落到实处,中消协呼吁:
一是经营者严格遵守。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《标准》及相关规定,月饼的包装层数最多不超过三层,减少包装盒中不必要的空隙,严格控制包装成本,包装材料不得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,月饼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,让月饼回归大众消费品属性、回归传统文化本源。同时保证食品安全,不得虚假宣传、价格欺诈,不得售卖“天价”月饼,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、美味实惠、简约环保的产品。
二是消费者积极响应。广大消费者应树立可持续消费观,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,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,主动选择包装简约适度的产品,拒绝过度包装月饼和“天价”月饼,反对奢靡浪费。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月饼,注意食品安全,妥善保留发票等消费凭证,以便发生纠纷时有效维权。主动参与社会监督,发现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,或向消协组织反映。
三是全社会共同行动。有关行政部门、行业协会、新闻媒体等社会各方共同行动,加大对月饼过度包装的监督和治理力度,引导月饼市场规范健康运行,在全社会营造理性、健康、绿色消费新风尚。同时,各级消协组织要积极宣传限制过度包装标准,主动对月饼过度包装行为进行社会监督,妥善处理消费者相关情况反映,共同营造“价格更亲民、品质更优良、包装更简约”的月饼消费环境,努力让消费者度过一个节约环保、绿色健康、团圆祥和的美好中秋佳节。
月饼过度包装一直饱受诟病,每年都有许多呼吁月饼包装“瘦身”的声音。近年来,在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下,月饼过度包装、铺张浪费现象少了很多,“天价”月饼明显减少,但夯实治理成果、根治过度包装还需进一步下功夫。
过度包装给月饼赋予了虚高的附加值,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,还会无端增加产品成本,损害消费者权益。过度包装是包装远远超过商品必要包装的额外包装,主要表现为包装层次过多、材料过繁、体积过大、结构设计过当、包装功能过剩、包装成本过高等,形成大量生活垃圾。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的研究表明,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%至40%。在这些包装废弃物中,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。月饼追求过度奢华包装,放大了馈赠功能,变异为“买椟还珠”,致使月饼背离了传统文化本源,而且助长了奢靡浪费,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,甚至可能成为腐败的载体。
遏制月饼包装乱象,让月饼的味道纯粹起来。遏制月饼过度包装,必须明确企业和商家的主体责任,要引导企业和商家端正指导思想,在创造商业利润的同时,也要兼顾社会责任,而不是乘机炒作,借助过度奢华的包装设计牟取暴利。各地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,严格执行新标准,对包装不符合新标准的月饼,禁止在市场上销售。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,是假借文创名义还是酒店、饭店等提供高端化定制化礼品中的过度包装行为,发现一起依法查处一起,对过度包装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,让企业和商家严守规矩。同时,对涉及享乐奢靡问题必须提高警惕,把握节日特点,持之以恒纠治“四风”,严肃查处暗藏以月饼为媒的作风和腐败问题,净化清爽淳朴的社会风气,让月饼的味道真正纯粹起来。
美食承载着传统节庆文化的精神内核。一块月饼,寓意团圆,简约的月饼也能吃出团圆的味道。消费者也要树立新消费理念,推崇节俭、理性消费,自觉选择简单适度的包装食品,倡导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,形成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,让月饼“返璞归真”,回归食品和文化本位。